作为一个养龟20多年的养龟"老人",我深知给龟换水,是一个让龟友们很头疼的事。频繁的换水既麻烦,又容易引起龟的各种疾病。那如何才能保持水体长时间干净来达到降低换水次数的目的呢?下面本人说说一些降低换水次数的小技巧。
一、减小饲养密度
很多龟友,往往会在一个小小的龟缸中同时养很多个龟,就像监狱一样。要知道,这么多的龟挤在一个拥挤的空间内,不仅容易造成水质的快速腐败,同时也容易造成龟相互争斗、疾病传染,不利于龟的成长。很多人经常反映龟被咬尾巴,饲养空间密度过大就是原因之一。
二、加大水体环境
有条件的龟友,可以适当的增大水体的环境。简单说,龟缸要够大,水够多。因为水体环境越大,水质越稳定,环境自身的容错性和恢复能力就越强,我们换水的次数也就可以相应减少。同时,大的水体环境也有利于保持温度的稳定,可以减少龟患病的概率。
三、降低喂养频率和食量
水质变差的主要原因是龟的排泄物和食物残渣的腐败变质。因此,适当的减少喂食频率和食量是非常有必要的。我相信大部分的龟友养龟的目的都是当宠物饲养,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因此,完全没必要当猪这样养。须知,频繁、过量喂食,不仅容易造成水体污染,还会导致龟因生长过快而畸形,带来各种疾病。因此,多喂真的是毫无必要、自作自受。
四、少投喂易腐烂的食物类
换水次数不单与投喂食物的次数有关,还跟投喂食物的种类有关。若投喂易腐烂变质的肉类食物,则换水的次数会相应增多。简单说,比如喂龟粮,水没那么容易受到污染,换水的次数可以适当少点。如果喂肉类、肉浆这类食物,那水是非常容易受到污染的,这种情况下换水的次数就会适当增加。
五、自动给水排水系统
即每天自动、持续地向龟池注入(滴入)小量的水,达到中和的作用。为了防止水满溢出来,要在适当的水位处开孔,水到达了开孔处就自动排出来。这样就达到了减少换水次数的作用。这个方法确实是比较好的,很多养殖场都采用这样的方法。但别以为这样就万事大吉,要定期对龟池内的垃圾和残余物质清除出去,清洗干净并消毒,彻底换水。
六、兑水代替全换
这个方法和上面的自动给水排水方法,原理是一样的,区别是:上面是自动给水排水,这个是手动给水换水。
大家知道,由于龟不断排泄粪便,水中残留的洱料也在不断地氧化和腐烂,所有这些都会产生有害物质,使水质变环,影响龟的健康。但是脏水中一定量的细菌是有益于龟生长的,就如同人体肠道中的益生菌一样。因此,换水的时候,我们可以考虑只换掉一部分的旧水,这样既保留了一定的细菌量,还减少了换水的次数,节省了成本和时间。部分换水又叫“兑水”,先用吸管将鱼缸底的龟粪便、残饵料及其它污物吸出,然后再排出缸内水量的四分之一左右,然后把同样体量的的清水注入缸内,达到中和的作用。
七、增加过滤设备
过滤系统不仅可以过滤水中的杂质,同时也有助于培养硝化细菌,使水体趋于稳定,价格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因此很多龟友都买有过滤设备。我觉得,过滤器对养鱼来说是必备的,但是养对于养龟来说,作用却不是那么明显,原因主要有两点:
1、龟的粪便相比于鱼来说要更大更硬,在水中不易被分解吸走。
2、养龟的水比较浅,里面还会有晒台等障碍物,容易有死角,不利于水流循环。
需要注意的是,很多人以为拥有过滤系统后,可以万事无忧了,以为以后都不用换水了。其实长久不换水的话,水的原有活性会有濒临衰竭的那一天,这时候的水是不适合养龟的,所以定期换掉缸内一部分老水,注入新水,以保持水原有的活性,是非常必要的。
八、终极大法---打造生态系统
池塘里的水经常不换,也没有过滤系统,水是怎么保持稳定的呢?就是因为它有完善的生态系统。我们也可以通过打造生态系统的方法来保持水质,但这种方法也有着很大局限性。
首先养龟空间环境不能太小,如果只是一个脸盆大的小鱼缸,就算你有三头六臂,怕也难以弄成一个养龟的生态系统。其次环境要求比较苛刻,生态系统里除了有龟,还必须有其它的水生动物、植物、微生物等,这就对光照、温度、溶氧量等有一定要求,否则很难让它们一起存活下来。另外生态结构也要合理,在这个生态环境里,各种生物要能形成生态循环,龟吃鱼虾螺,拉的粪便又会被鱼虾螺吃掉,剩下的残渣会被植物吸收,植物光合作用又能产生氧气供给鱼虾呼吸等等,不论其中哪个环节出了差错,都可能会引起整个生态系统的崩溃。
打造养龟生态系统是每一个养龟人的梦想,但是限于各种条件,城市中能实现这个梦想的养龟人并不多。也许城市中的很多龟友都羡慕那些有院子、有生态养龟系统的农村龟友吧。
- 我的微信
- 微信扫一扫
-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微信扫一扫
-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