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冠棱背龟(英文名:Red-crowned Roofed Turtle,拉丁学名:Batagur Kachuga),分布于孟加拉国、尼泊尔以及印度的比哈尔邦、中央邦、旁遮普邦以及孟加拉邦。历史上,该龟在缅甸也曾有分布记录,但时至今日早已难觅踪迹。在野外,该龟目前最后的主要栖息地仅局限于印度中部的昌巴尔河流域。
▲ 印度昌巴尔河
在印度最为濒危的24大水龟品种中,红冠棱背龟不幸位居榜首。2011年的一次科研考察发现,雌性红冠棱背龟在野外的数量仅在400头左右,状况令人担忧。
▲ 人工保育个体
▲ 公母体型相差悬殊(左母,右公)
▲ 左母,右公
红冠棱背龟公母个体体型相差悬殊,雌性最大壳长可达56厘米,体重可达25公斤,相比之下,雄性则“娇小”了许多。不过用“人小鬼大”来形容雄性红冠棱背龟可谓再适合不过:在发情期,雄性红冠棱背龟会展现十分夺目的婚姻色,这在龟类中实属罕见:雄龟的头和脖子处红、黄、白、蓝各色相间,犹如彩绘一般。即使在个性十足的潮龟属中,其甚至也是最为抢眼的存在。
▲ 夸张的造型
▲ 这感觉让人仿佛想到了什么
▲ 小编的第一反应是他
▲ 小编的第二反应是她
野生环境下,红冠棱背龟长期被捕猎,其肉及龟卵是当地一大食物来源。此外,河流断流、修筑水坝、农业灌溉、采砂业、水污染等造成栖息地环境急剧恶化的因素也加速了该龟的灭绝。自2005年开始,Turtle Survival Alliance,圣地亚哥动物园,Madras Crocodile Bank Trust三大机构已着手开展红冠棱背龟的保育工作,数以千计的红冠棱背龟幼体也得以在人工状态下出壳。
▲ 人工繁殖幼体 雌龟一般在3月至4月中旬于原产地进入产卵期,每次产卵数量一般在11~30枚之间,孵化周期则需要三个月之久。
幼体红冠棱背龟偏杂食,人工饲养下,食物选择上可以以小鱼,小虾或人工饵料为主。成体后,植物在食谱中的比重不断上升。
下面谈谈小编对红冠棱背龟的看法。首先,小编也从未见过红冠的实体,甚至从未耳闻红冠在中国大陆的宠物市场有所交易记录。对于中国的龟类爱好者来说,硕大的体型、巨大的食量以及需要加温等特性限制了红冠棱背龟成为热门的龟饲养品种。不过,该品种在日本宠物市场却偶然会有零星个体流出,但成交价格不菲。据悉,一只雄性亚成体红冠棱背龟当时的报价折合人民币竟高达3~4万元,不得不惊叹日本人在这方面的收集能力。
请长按以下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图片来源:谷歌图片
天津平价龟超市 保留所有权利转载请与天津平价龟超市联系获得许可并注明源自天津平价龟超市公众号
- 我的微信
- 微信扫一扫
-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微信扫一扫
-
评论